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识记水平 |
了 解 |
使学生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
掌 握 |
原始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 |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
概括提炼 |
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炎黄战蚩尤到禹建立夏) |
联系归纳 |
原始社会发展全貌(华夏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 |
评价论证 |
涿鹿之战的意义、有关“人文初祖”黄帝传说的依据 |
分析判断 |
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
整理表述 |
课本以外有关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为活动课做准备 |
情感态度
价值观 |
爱国情感 |
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们引以为荣 |
道德意识 |
黄帝、尧、舜、禹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教学重点 黄帝——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 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耕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都出现了。)
★引导过渡:与大汶口考古发现可以互相印证的传说很多,本课将使你了解到十分有趣的内容。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题词,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和了解黄帝的欲望。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11页“正文”和12页“阅读文字”,观看地图册第5页的《涿鹿之战》和《炎黄战蚩尤》要求学生解答:“涿鹿之战是怎么一回事?”(分解为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启发)。
★指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指导学生阅读12—13页,讨论回答:
1、组织学生“动脑筋”(13页):你对上述神话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科学?
A.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制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
B.说成是黄帝、嫘祖、仓颉、伶伦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C.上述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2、指导阅读12页“文献资料栏·孙中山语录”,理解其语义。观看“黄帝的发明贡献”插图,讨论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平蚩尤,多发明)
3、组织学生读“自由阅读卡”(第15页),联系前面学过的神话传说,开展14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启发讲解)
A.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但也蕴藏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例如,炎黄时代的传说,不仅可以在《史记》的《五帝本纪》中有所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又如13页的“阅读文字”所说的水井、绢布、刻画符号等。
B.神话有可能是夸大的,对它不可全信;只有对于其中已被实物佐证的部分,才能相信。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可以完全相信。
★指导阅读13—14页的“正文”和“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
1、学生据第13页“动脑筋”讨论: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
2、尧舜禹的“禅让”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办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什么样的人才会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3、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什么时期?(禹时期)为什么这样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已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布置准备“活动课一”)
1、作图讲解“原始社会的终结”
漫长的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约公元前2070年)进入奴隶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