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起源于中国湖南民间刺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多个绣种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
早在战国时期,湘绣就已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娴熟的技艺。从1958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来看,是在极细密的丝绢上运用连环针刺绣而成的,其针脚整齐、绣工精细,图案生动活泼令人赞叹不已。而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墓中,出土的湘绣制品有41件刺绣衣物和一幅装饰内棺的铺绒绣锦,绣品采用的图案有10余种,绣线均为未加捻的彩色散丝,色相多达18种。在刺绣的针法上,则采用了连环针、齐针(或平针)、接针和打子针等多种针法,使绣品产生针脚整齐,线条洒脱而丰富,图案多样的特点。而且这些绣品的绣工是非常娴熟的,具有很扎实的功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时期的湘绣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此后,经过各辈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许多优秀画家以及历代宫廷皇室的极力推崇,将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刺绣、绘画、诗词、书画、金石等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在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上,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具有构图章法严谨,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远观气势恢弘,近看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