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三明中考历史试题抽样分析报告
【字体: 】   【时间:2015/6/20】  【作者:fjsmzwl】  【关 闭】  【打 印

2005年三明市梅列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历史试题抽样分析报告

张文烈 杨力锋

今年是我们三明市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第三年,也是历史学科列入中考的第二年。所以,在进行质量分析时,有了许多可比因素供参考。

去年我们全区历史中考成绩位居各科的末座,今年一举升至首座。这当然要归功于新课程标准在我区得到了自上而下的有效实施,归功于历史中考命题工作的切实进步。本文着重于“就事论事”——分析比较我区课改前后历史中考成绩和本市中考命题水准的可喜变化。

一、试卷中的亮点

1.坚持设问层层深入的原则,既涵盖了全体学生,还触及学术探究领域

这份试卷的问答题有两道。其中第28题分为5层设问,第29题分为4层设问,各层分值最高4分,最低1分。有些学生可以正确解答,他们就能得到满分。有些学生即使答不完整,丢分也不会太多。所以,只要认真作答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到一些分数。尤其是第29题(4)创设了有关拿破仑评价的争辩场景,调动了学生兴趣,有利于他们独立思考,体现了对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尊重。不过,对于这个问题的“评分标准”也有不同看法,在改卷老师当中曾经引起争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氛围可喜。

2.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历史试题的教育功能

这份试题很注重考查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及与学生实际生活、与社会实际结合的内容,考察的知识及发问的句式尽量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

例如,第61011121519题(选择);第25题(改错);第26题(材料解析);第28题(问答)。

这些题目既考查客观事实,又反映学生主观感受,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利于历史意识的培养,较好地发挥了历史教育的实用价值。

3.继续历史试题“开放性”改革的实践,考评触角深入到“情感价值观”领域

这类题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社会责任感、社会义务感等良好的公民素质。

例如,第69101314 题(选择);第263)题(材料解析);第285)、294)题(问答)等。上述各题都加强了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及知识内化过程的检查,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情感因素,有做人价值的思考,有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这样,就有助于促使教师转变观念,认识到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以便在平时的教育中自觉履行教书与育人并重的职责。

二、卷面成绩基本数据抽样分析

本项数据所依据的试卷袋号码是600360146045604960646119,共计180名考生。经过Excel分析后,概况如下:

1.卷面题型顺序安排合理,得分率、及格率和优秀率比去年提高很多

(表1.1

  单项选择 改 错 材料分析 问 答 总 分

 

6566 3353 2384 2875 15168
平均分 36.42 18.63 13.24 15.97 84.27
最高分 40 20 19 20 98
最低分 22 1 2 4 40
及格率 99% 96% 76% 87% 95%
优秀率 92% 91% 27% 63% 75%

这份试题满分为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40分、改错题20分、材料解析题20分、问答题20分。

表中计算规则:得分≥60为及格,得分≥80为优秀。

(表1.2

  单项选择 (识图)改错 材料分析 问 答 总 分
得分率 去年 68% 56% 54% 49% 59%
今年 91% 93% 66% 80% 84%
及格率 去年 68% 57% 22% 24% 49%
今年 99% 96% 76% 87% 95%
优秀率 去年 38% 28% 14% 8% 13%
今年 92% 91% 27% 63% 75%

从表1.1可以看出,单项选择题和改错题易于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卷面题型安排基本符合先易后难原则。从学生丢分情况来看,材料解析题比其他题型更明显些。

从表1.2可以明显看出,84%的得分率、95%的及格率和75%的优秀率比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全卷标准差基本符合毕业、升学考试的要求,难度值比去年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区分度略显不足

(表2

  单项选择 改错 材料分析 问 答 总 分
50 平均分 39.44 19.90 16.34 18.92 94.60
得分率 99% 99% 82% 95% 94%
50 平均分 32 16 10 12 70
得分率 80% 80% 50% 60% 70%
  0.90 0.90 0.66 0.78 0.82
区分度 0.19 0.19 0.32 0.35 0.24
标准差         10.98

  A 总分前50名的学生为高分组,总分后50名的学生为低分组;

  B 算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分M高、M低;

  C 高分组得分率H=M/该卷总分;低分组得分率H= M/该卷总分;难度= H+H低)/2

  D 今年区分度的计算公式是X=H-K,其中X代表区分度值,H代表高分组答对率,K代表低分组答对率。一般区分度总在—11之间,0为无区分度。区分度大于03,说明此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区分度大于02且小于029说明此题尚能区分出学生水平,需改进。区分度小于019,说明此题将淘汰或作较大修改。。

  E 标准差是用Excel函数STDEVP求出来的。

2中,标准差10.98反映了这次考试成绩的离散程度基本上处于正常范围内;难度值0.82比去年的0.68有了很大改观;区分度只有0.24,基本上符合毕业考试的要求,但是与重点高中招生选拔考试的要求尚有距离。

三、考生得分数据抽样以及失分原因的分析

本项数据所依据的试卷袋号码是6119,计30名考生。运用Excel分析后,概况如下: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通常被视作“基础题”。我们这份卷子单项选择题0.90的得分率,与省教研室林国基主任提出“基础题”难度值0.90的要求基本符合。落实到各题的情况,请看下表:

(表3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实得分 28 29 28 26 29 29 28 28 29 30
得分率 93% 97% 93% 87% 97% 97% 93% 93% 97% 100%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实得分 21 25 29 28 30 29 23 25 27 26
得分率 70% 83% 97% 93% 100% 97% 77% 83% 90% 87%

通过表3可以看出,共有2题得分率达到100%,共有12题得分率在9099%,共有4题得分率在8089%,只有2题得分率在7079%之间。其中:

【第11题】“南昌起义后,中共领导的这支革命军队最后的去向是哪里?”本应选择“B.进军井冈山”。丢分的学生多数误选了“A.转入广东战斗”,估计失误原因是没有注意到“最后的去向”这个限制语。

【第17题】“在以下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本应选择“B.林肯在南北战争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丢分的学生多数误选“A.林肯是美国的第16位总统”,个别误选了“D.奴隶制存废问题是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估计失误原因一是没有注意到B选项里“立即”这个错误用词;二是光凭自己肤浅的印象胡乱选择,而没有或者根本不懂得怎样与教材内容进行核对。

2.改错题

改错题通常也被视作“基础题”,本袋考生97%的得分率相当高。请看下表:

(表4

题号 21 22 23 24 25 小计
实得分 112 120 118 118 110 584
得分率 93% 100% 98% 98% 97% 97%

3.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属于林国基主任所说的“稍难题”,他要求此类题目的难度值应控制在0.5~0.9之间,平均0.6左右。本次抽查180名考生材料解析题成绩,得分率为0.66,完全符合要求。本袋30名考生得分率更高,请看下表:

(表5

题号 261 262 263 271 272 273
实得分 110 90 60 54 77 97
得分率 92% 75% 50% 90% 64% 78%

5中,得分率最低的 【第263题】 “这件事(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成功实现?”没有一个考生能够得满分。主要原因是标准答案“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这一点在教材里查不到,学生没有答出来,就不能得分了。但是,有的学生写了“郑和有卓越的组织能力”(准考证号‘559011113’的答案)本该得分的,却因为与标准答案不相符合,结果没能得分。

由此可见,有了一份好试题,还得配上一份好答案,才能锦上添花。

4.问答题

问答题属于林国基主任所说的“较难题”,着重考察综合能力,属于综合性、灵活性要求较高的题型。其难度值应控制在0.5~0.3之间,平均0.4左右。我们抽查这30名学生问答题的得分率是0.78,超过要求很多。请看下表:

(表6

281

282 283 284 285 291 292 293 294

39

39

33

34

24

83

60

21

112

得分率 43% 65% 55% 57% 80% 92%

100%

70%

93%

其中【第281)题】(歌曲《走进新时代》所赞颂的)“这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各是谁?”学生丢分是因为在历史课本里找不到相同的表述。

【第283)题】“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是什么?”标准答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紧紧扣在题目里的“开始事件”上。许多学生只答到“改革开放”,而没有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就不能得分。究其原因,依然在于“开始事件”这种说法过于抽象,一般的初中学生还难以理解。

总之,考试丢分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初中历史的平时教学依然存在问题

A 基础知识有所欠缺,基本能力有待提高

本次命题80%以上的试题是课本中第一层次的重点知识,甚至是最基本的常识,可仍有许多学生显示对于历史知识知之甚少。

B 死记硬背仍然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

学生丢分的题目多数出在与教材表述不完全一致的地方,例如上述【第11题】、【第263题】 【第281)题】、【第283)题】等。

C 学生没有看清题目,草率动笔,答非所问情况依然存在。

选择题答案张冠李戴,其中有概念不清知识混乱的因素,但更明显的是没有看清题意,草率作答的情况。如【第17题】,已用重点号要求选出不正确的关于林肯活动的表述,可是还有相当一些学生把正确的选项选了进去。

在材料解析题中,许多学生已经懂得解题方法,但又过于粗心。例如【第271)题】“二战后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是哪两个?”标准答案是“联邦德国和日本”,所给的表格材料里,标注的国名也是“联邦德国”,有的学生却因答成“德国”而丢分,太可惜了。

考试命题仍有潜力可挖

从整体上看,试题考查的倾向依然偏重于对“知识点”的识记上,这方面的试题占70%左右,今后可供“能力题”驰骋的空间十分广阔。

两年来,历史学科命题虽然都注意到了能力的考查,却没能完全扫除初中毕业生审题时的障碍。“能力考查”与“审题障碍”这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是历史考试命题改革的拦路虎。至于“开放创新”与“科学严谨”,也会相互制约。往往一讲开放创新,就变着花样标新立异,科学性被打折扣;一讲科学严谨,就墨守成规,不敢跨越 “权威”们设下的雷池……我们觉得要想降服这些“拦路虎”,如无“武松”,难以成功。

例如【第294)题】是从课文的“动脑筋”题型改造而成的,该题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出发点很好,但是显得美中不足。表现在拿破仑是“英雄”还是“战争狂人”的“评分标准”不分青红皂白,不论观点如何,凡能说出“理由”均可同样得分。这种答案多元化的创新精神虽然值得肯定,但它没有用正确的知识和观点作为载体,丢失了历史考试在科学性方面的标记,难以确切发挥历史考试应有的价值观“导向”作用。因此,在编制评分标准时,既要“体恤下情”,也要“高屋建瓴”,还得下一番功夫。

四、对今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

1.必须继续加强对学生识记知识能力的培养,因为考查识记能力的份量在两年试卷中都占有很大比例。但是,识记知识不能采用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逐渐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教材的能力。平时教学中,就应加强解题能力和答题规范的训练,一方面要把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构筑知识网络,避免考前才去“临时抱佛脚”;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学生上课必须带齐学习用品、用好教材,写作业必须避免错别字。否则,象今年改卷中,有些学生把“志愿军”写成“自愿军”、把“自强”写成“志强”而不能得分,实在可惜。

3.每一节历史课都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落到实处。例如:换算年代的能力、按年代正确排序的能力、获取各种历史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正确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按要求阐明历史结论的能力等等。一定要设法让学生学会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不要轻易地忽略信息源,像某些学生那样,把“联邦德国”答成“德国”,造成无谓失分的遗憾。

4.新课程强调:“考试不仅仅是基础知识、教学效果和能力发展的评定,而且应该是思想、情感教育的评价”。因此,平时教学或阶段考试都应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科学设定和测定情感、价值观的目标,及时检查并不断改进知识内化的过程。

5.订正以前的错题也很重要。应该要求学生在临考前安排足够的时间,将复习阶段做过的题目找出,看看自己最容易做错什么题目,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巩固,这个时候复习这些遗缺是最有效的,看两三遍基本就可以记牢了。

6.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穿线”。它并非指记清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而是指纵横捭阖、联想不同历史事件的能力。尽量将日常教学的历史知识、历史观点、历史概念同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平时要留意一些时事热点,想想它与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是否有相通之处,它们之间的异同是否可能在今年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例如“中法文化友好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等等。这两例都牵涉到了中外事件的比较。有的老师在复习阶段的教学和测验中提到过这些内容,中考的成绩自然就会好许多。所以,“穿线”听来似乎很玄,其实并不难——时事热点毕竟有限,只要把它们归纳起来,加以分析,就能获得复习的最佳效果。

最后,笔者再次强调:我市历史学科正式作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而且迎来了新课程改革效果的第一次全面检测。我们这篇《历史试题抽样分析报告》有力地证明了我区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成绩十分喜人,衷心希望本文在今后继续推进各校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坚决贯彻实施新课程方面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08-2013 Www.Xiao5u.Com All Right Reaserved. 史海撷珠网站 拥有所有版权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高岩新村46幢 联系电话:13507591312 QQ:328190092 闽ICP备11018273号-1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