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学生讨论过程的“自我发现”(张文烈)
【字体: 】   【时间:2015/6/28】  【作者:fjsmzwl】  【关 闭】  【打 印

学生讨论过程的“自我发现”

 
张文烈

  
        组织讨论,是目前老师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明辨是非,求得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就现今所见的课堂讨论来说,或讨论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讨论的问题多而琐碎(这些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表面上热热闹闹,但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思维深度。
        如果老师将“自我发现”这种学习策略运用于组织讨论之中,则可以显著提高效果。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讨论中运用辨别、概括等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概念,“获得新的洞察力”(布鲁纳语),这就是“自我发现”教学。
        要是说由老师设置问题是“授之以鱼”,那么教会学生自行发现并解决问题就达到了“教之以渔”的较高境界,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这正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例如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的重点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那一目。我讲到那里时,把25页“活动与探究2”略作修改:书前彩页阎立本《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你能根据这幅图画提出问题吗?
        于是,学生很快就能模仿原题,提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他们的表情和神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并且能很快作出正确的解答。最奇妙的是,有位学生还问道:“唐太宗为什么要女人来抬?这说明了什么?”别的学生先是一愣,接着便展开热烈的讨论。不一会儿,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本质就一目了然了,大大超出了原先预定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使我和学生都有耳目一新之感,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我把设计问题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教给了学生。整节课上,学生的注意全部指向并集中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实现了学生的注意由老师从外部控制(被动)转化为学生从内部自我控制(主动)这一飞跃,为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开拓了更宽的途径。
        早在我国南宋时,大学问家朱熹所提倡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其涵义与上述“自我发现”的学习策略,惊人地吻合。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发挥学生认识的最大可能性,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敏捷性和逻辑性等各项品质的训练效果都很明显。
        实施这一策略,对学生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刚开始时可能用时较多,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而对教师则提出了把握教学过程的全局、知识广博、应变能力强等很高的要求,是对教师素质的一种考验和挑战。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赞可夫语)。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从易到难,从疏至密,精心设计,多作鼓励,积极引导,“自我发现”的学习策略是可以实施推广的,“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是可以实现的,这正是课程教材改革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08-2013 Www.Xiao5u.Com All Right Reaserved. 史海撷珠网站 拥有所有版权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高岩新村46幢 联系电话:13507591312 QQ:328190092 闽ICP备11018273号-1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