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
单项选择题答题表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项填入以上表格)
1.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 )
A.沙俄 B.苏俄 C.苏联 D.俄罗斯
2.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国际组织是 …………………………………………………………(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共同体 D.世界贸易组织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
A.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B.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C.制造国会纵火案 D.屠杀犹太人
4.参与“慕尼黑阴谋”的是 …………………………………………………………………………………………………( )
A.丘吉尔、希特勒、达拉弟、墨索里尼 B.张伯伦、希特勒、克里孟梭、墨索里尼
C.张伯伦、希特勒、达拉弟、墨索里尼 D.劳合•乔治、希特勒、达拉弟、墨索里尼
5.导致二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 )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德国突袭苏联 C.德国突袭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
6.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正确观点是 ………………………………………………( )
A.二战是民族解放战争 B.二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C.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D.二战是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7.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盟军在某地成功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此后德国陷入苏
联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这一登陆地点是 ……………………………………………………………………( )
A.凡尔登 B.柏林 C.敦克尔克 D.诺曼底
8.假如你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总裁,要向美国发展业务,分公司的地址最好选在 …………………………………( )
A.硅谷 B.纽约 C.华盛顿 D.费城
9.现在,很多欧洲人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标志是( )
A.图 1 B.图 2 C.图 3 D.图 4
10.程功同学计划在中考结束后到欧洲旅游,他此行应该准备携带的货币是………………………………………………( )
A.欧元 B.马克 C.英镑 D.法郎
1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关注的是哪一国 ………( )
A.伊拉克 B.日本 C.阿富汗 D.伊朗
12.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国家剧变的实质是 …………………………………………………………………………………( )
A.经济困难严重 B.各国更改国名 C.社会制度的变化 D.执政党丧失政权
13.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是 ………………………………………………………………………( )
A.埃及独立 B.1960年非洲17国独立 C.阿尔及利亚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14.1947年8月,尼赫鲁在一次会议上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所说的“厄运时
代指( )
A.法国殖民统治时代 B.英国殖民统治时代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战争
15.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统治巴勒斯坦地区的是 ………………………………………………………………………………( )
A.以色列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1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现状》图片展,不该选用的材料是 ……………………………… ( )
A.图 5 B. 图 6 C.图 7 D.图 8
巴勒斯坦地图 阿拉法特照片 巴尔干地图 中东战争一瞥
17.“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其中“缔约国”指的是 ……( )
A.三国同盟 B.反法西斯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 D.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
18.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源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
A.第一次科技革命 B.第二次科技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四次科技革命
19.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
A.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C.科学新发展是技术革命的先导 D.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20.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在展出时,现场一位德国将领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毕加索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
作。”对毕加索此言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毕加索的自谦之辞 B.《格尔尼卡》描绘了德国的风光
C.毕加索对德国在西班牙狂轰滥炸非常气愤 D.毕加索不满他人对现代艺术的不理解
二、改错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均有一处错误,请在横线上写出错误和订正的内容。)
21.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错误
订正
2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是:得到苏联的援助;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
错误
订正
23.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高增长和低耗能。
错误
订正
24.照片,锁定了转瞬即逝的历史片段,为我们了解过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右图照片
体现了中国学生抗议南联盟军队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的情景。
错误
订正
25.绵羊“多利”的诞生,说明人类已经掌握了人工受精技术。
错误
订正
26.爵士乐起源于欧洲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
错误
订正
三、材料解析题(共2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响起了炮声,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的
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占领冬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大部分成员被捕。……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
府——人民委员会。
【材料二】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
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次革命?(2分)
这次革命的结果怎样?(2分)
(2)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哪年开始实施?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为什么邓小平对它的评价是“比较好”?(2分)
(3)“后来苏联的模式”指什么?(2分)
这个模式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什么作用?(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见表格]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状况表
项目 |
工业生产下降 |
对外贸易下降 |
失业人数 |
美国 |
46.2% |
75.5% |
1700万 |
德国 |
40.6% |
70% |
600余万 |
日本 |
8.4% |
50% |
近300万 |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
1/3以上 |
2/3 |
3000万以上 |
【材料二】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
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3分)
(2)在这场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
面对危机这两个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2分)
(3)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局面,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2分)
这一措施产生什么作用?(2分)
四、综合题(共24分)
29.20世纪以来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动。斯大林说:“在第一次
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 斯大林所说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2分)
(2) 为确立这个“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2分)
会议分别签署了哪些有损中国权益的条约?(2分)
(3)二战后,形成了以哪两个国家为首的两极格局?(2分)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
(4)你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2分)
30.“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1)这种现象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举出一件你身边与此相关的事例。(2分)
(2)这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是什么?(2分)
(3)班级要出一期以这一“趋势”为主题的专刊,请你拟一个醒目的标题。(2分)
(4)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你认为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