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主页 发新留言 首页:登陆:注册:精华:排行 版主 
留言本方式查看 界面风格:  

升入高中后,怎样学习历史 回复  
帅哥
admin
六、关于历史地图的学习

  历史地图是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空间展示。“左图右史”是我国学人治史的优良传统。利用历史地图,可帮助我们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有效地减轻记忆负担。其学习方法如下:
  (一)据史读图
即把教材文字叙述中涉及地理分布的内容落实到地图上,能准确的再现其空间位置。比如,利用疆域图明确疆域的四至、行政区划及辖区范围;利用分布图(如《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等)明确重要经济成就的地理分布;利用形势图〔如《三国鼎立形势》图、《三大战役示意图》明确当时的政治格局或军事态势等。高考一般以选样题或填空题的方式进行考查。如1996年第6题要求再现元朝辽阳行省的辖区范围等。
  据史读图有两点应予注意:
  1.中国古代史教材上历史地图下面的古今地名对照,必须作为重要知识掌握。比如,1995年高考第2题考查战役地点,即需弄清牧野、巨鹿、官渡今天的位置,才能判定哪一个战场位置在最南面。
  2.教材文字叙述涉及到地理分布状况,但材料相应章节没有历史地图,这种情况有三种处理办法。一是借助与材料配套使用的中学历史地图册进行落实。二是利用材料其他章节的地图落实。如明朝的棉纺织业中心松江,教材相应章节无图示,但《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标示了其位置。三是借助地理知识的学习来落实。
  一般来讲,中国省级行政区及其简称、省会及重要城市、重要山脉及河流的分布;世界政区、大洲大洋的位置、重要山脉及河流的分布、各国首都及重要城市的位置等的掌握,对于历史学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准确的历史空间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正确解答高考题。
  (二)据图说史
  即根据历史地图复述材料内容,借此检查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巩固记忆。其方法是:
  1.根据地图,按照历史概念的结构要素全面回顾材料内容。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为例,即可据图复述协约国阵营、同盟国阵营的国家组成、参战时间及意图,复述欧洲战场态势(战线位置及对阵国家,分析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对德国的影响)和战争进程,又可由此回顾—战爆发的原因、分析一战的性质和影响。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土的变化》图还可着重分析—战对欧洲、中东及非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2.根据地图,把历史知识系统化。比如,根据《俄国侵略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可把19世纪后半期沙俄侵吞中国领上的情况作一系统总结。
  “据图说史”的高考考查以1999年第43题最为典型: “下列二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1919年6月、1940年6月、1949年10月)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
  (三)据图分析
  这种方法一方面是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地图上所标示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寻找可能的命题点。
  (四)以图释文
  即利用地图,对教材文字内容进行诠释和说明。比如,1998年高考第19题考查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教材正文在讲百团大战时只提到作战区域在华北,具体涉及哪些抗日根据地并未说明,借助《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即知是指晋察冀、晋绥、晋冀豫三个抗日根据地。
  (五)以图补文
  就是利用教材地图中隐含的知识点.补充教材正文内容。这种情况较多。比如,美国独立之初的疆域范围教材正文没有交待,但在《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中有明确标示,即除包括原英国在北美的十三个殖民地外,还包括密西西比河以东、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加拿大以南、佛罗里达半岛以北的广大地区。

[ 此留言被 admin 修改过 ]
返回列表 [ 发表时间:2006/10/1 18:15:53 ] 编辑 管理 IP:☆保密☆
来源:☆保密☆ 返上

升入高中后,怎样学习历史 回复  
帅哥
admin
七、关于历史图画的学习

  历史图画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图画的学习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一)对历史遗存类插图,如《商朝甲骨文》、《越王勾践铜剑》、《赵州桥》等,—要借此获得相关历史概念的直观形象,二应明确其特点及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1997年高考第3题考“筒车”,既有筒车直观形象的表述:“水激轮转,众简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又有其特点及作用的表述:“以涵稻田,日夜不患,绝胜人力”。 1998年高考第7题则要求再认“二牛一人犁耕法”这种耕作方式。
  (二)对人物肖像图,既要确认这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也要叙述其事迹,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三)对事件场景图,要掌握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为例,按上述要求分析:它反映了法国人民在七月革命中英勇战斗的情况,七月革命推翻了维也纳体系扶持的一个最主要的封建王朝——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打破了维也纳体系规定的欧洲统治秩序,推动了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
  (四)对情境介绍类插图,应明确它不是指某时某地的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反映了某种历史现象、要注意分析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比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85页《农民对“解放”议论纷纷,表现出失望情绪》图,并不具体指某时某处农民的情绪,它实际上反映了广大人农民对俄国的1861年改革的不满,因为改革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合法”掠夺,当农民真正地“解放”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五)对于历史漫画,主要应弄清其内涵,把握它所揭示的实质内容。比如,《时局图》揭示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德、俄、法、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的瓜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状况;丰子恺的漫画《茶店一角》深刻揭露了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政策的本质。

八、关于文献资料的学习

  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是历史学科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材料提供的文献资料,既有文字形式的也有表格形式的。处理材料的关键在于“有效性”——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够用它来有效地回答问题。在认真阅读、正确理解历史材料的基础上,材料处理要求:
  (一) 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比如:《1815年2月维也纳会议秘书长的报告》中“重建社会秩序”、“恢复欧洲政治制度”实际上是重建(恢复)欧洲封建统治秩序和政治制度;“公平的力量配备”实际上是欧洲各大国不愿别国主宰欧洲,要维护欧洲均势原则;“建立持久和平”的实质是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这既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材料的理解.又是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整理。由此及彼,《神圣同盟议定书》实质上也是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了。
  (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三)中国古代史教材中的文献资料是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史材科中标星号的文献资料是材料《说明》要求掌握的。应予认真掌握。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引用的文献资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教材内容的重要补充,如《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简表》;另—种是对教材重要内容的印证,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高中世界史教材引用的文献资料如属这两种情况,也应选择掌握。对教材文献资料掌握情况的考查,高考也有涉及,如1999年第6题的题干“生女直(真)旧无铁”,答案“他们用马匹、人参等与邻近各族换取来的铁,主要用于制造兵器”等,均来自教材所引文献资料《金史》卷 l《世祖纪》。

[ 此留言被 admin 修改过 ]
返回列表 [ 发表时间:2006/10/1 18:23:56 ] 编辑 管理 IP:☆保密☆
来源:☆保密☆ 返上

升入高中后,怎样学习历史 回复  
帅哥
admin
九、关于课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题的学习

  (一)课中思考题,一是针对文献资料理解设问,二是针对教材理解设问。其特点是“小切口、深分析”,层次较高,难度较大。其目的在于引导我们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比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12页思考题——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请结合史实,想—想为什么?这里,首先要明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这场革命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度里进行的什么性质的革命?这场革命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进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主力军这些根本问题入手,认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从而突破难点。
  (二)课后练习题针对教材重点设问,其目的在于引导把握知识重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知识基础,为必做作业。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节的两个练习题:1.为什么说“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2.通过《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三)通过思考题、练习题的解答,总结解题规律,建立解题模型,提高解答主观题的基本能力,包括正确审题和理解题意的能力、史论结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比较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综合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简洁有序地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十、关于教材注释的学习

  教材注释有三种情况,应学会分类处理:
  (一)对于知识介绍型注释的内容,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94页注释“张澜”。72页注释“中国共产常提出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可择其重点掌握。
  (二)对于正文内容的解释型注释,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 l页“大陆政策”,49页“三三制原则”的注释.因为理解教材所必需,应予掌握。
  (三)对于介绍不同学术观点的注释,如教材正文讲“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释讲有学者称它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可用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在高考中均同等评分。1999年高考第42题就是最佳例证:“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十一、关于大事年表的学习

  (一)根据大事年表,明确教材内容的重点。凡列入大事年表的内容,都是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如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时间是979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结束的时间是1899年等。
  (二)根据大事年表,补充、明确正文内容。如19 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20世纪50年代初至7O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出现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等。
  (三)利用大事年表学会简明、确切地表述。如公元前841年我国历史才开始有明确纪年,此前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时间是推断出来的,不很精确,因此要加“约”字。如我国原始社会的起迄时间:约17O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 世纪。再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世界形势,大事年表表述为“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呈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高度概括,十分准确。
  (四)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对照阅读,加强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与比较。比如,1956年,中国史两件大事: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八大召开;世界历史四件大事:苏共二十大召开、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第二次中东战争。其内在联系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没有全面评价斯大林,在苏联国内造成思想混乱,帝国主义借此掀起反苏反共浪潮,一度造成东欧政局的动荡,酿成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中共由此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更加注意总结本国建设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与此同时,北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埃及收回苏伊土运河主权,英、法、以色列发动侵略埃及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失败,埃及实现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首先要反复读记以加强理解和记忆;其次要养成良好的记忆和反思习惯,及时地查漏补缺;还要强化课后练习,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这些就是关于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在所有十一点中,尤以“正文的学习”最为重要,提醒你特别予以关注。另外提醒你一定要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 此留言被 admin 修改过 ]
返回列表 [ 发表时间:2006/10/1 18:34:28 ] 编辑 管理 IP:☆保密☆
来源:☆保密☆ 返上
共有回复 6 个,共 2 留言首页 前一页 下一页[1][2]

::: 您 可 以 在 此 直 接 回 复 当 前 主 题 :::
发 言 标 题: *(标题限制 40 个字符以内)
发  表  人: *(名字限制 10 个字符以内)
密   码: *(第一次留言自动注册)
性   别: 女 (已注册用户不用填)
头   像: (已注册用户不用选)
电 子 邮 件:
  Q Q  : ICQ MSN
主 页 地 址:
选 择 表 情:
Ubb标签:
Q 帖图: Q帖图一  Q帖图二  Q帖图三




            (Ctrl+Enter提交)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嘉宾第
9seek留言本 版本:Ver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