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方面废除了商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宣布郡官职位不能继承,国家大事由皇帝亲自主持,重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官定期调动位置,以防他们建立势力范围;修建驰道、直道,连通首都与各郡。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亡于外族的国度,秦始皇这套制度起过重要作用,可以把C算作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而“焚书坑儒” 一事 ,明明篏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D不能入选。2、“皇帝独尊”可以是权位独尊,也可以只是名位独尊。例如至今仍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君主,就只是名位独尊而已,实际大权由议会、法院和内阁控制着,所以不能选D。 3、“专制主义”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中央集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凡是国家最高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政治制度,就属于“中央集权”。直到今天,许多国家依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基本上都已经不是“专制主义”的了。 4、加强皇权,选拔人才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通过公平合理选拔,扩大统治的阶级基础,选拔出忠君官员,训练统治的工具等等,都是为了适应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所以只能选C。 5、C只片面反映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门户开放” ,显然不符合历史实际。 D指出列强在华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是相互的,这才符合“门户开放”政策的内涵。 6、义和团运动高涨时,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下去后,列强在华势力各自端着“饭碗”,还觊觎着“锅"里的许多佳肴美馔,重又陷于尔虞我诈的争斗之中。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时,强调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自然受到欢迎,所以选C正确,选B错误。 7、“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说的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历史作用;“得到了列强的认可”反映的是“门户开放”政策实行的情况。“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说的就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历史作用,选D才没错。 8、“立场”的含义就是所“站”的“场地”,具体指的是国共两党所代表的主要阶级的利益。当时,国民党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主要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由于这个原因,两党的经济立场、思想认识不可能一致,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政治目标方面却是共同的,选A就顺理成章了。 9、开放了通商口岸,当然有利于英国对华倾销商品。但是,如果关税很高,英国人所赚的钱不一定就能达到他们预期的水平。只有再把关税压低了,才会对于英国对华倾销大量商品产生深远的意义。所以,D比C更符合题意。 10、按其名称就知大概地理位置—— 华北:京、津、冀、晋、蒙; 华东:沪、苏、淅、皖、鲁、赣、闽; 华中:鄂、湘、豫; 华南:粤、桂、琼; 另有 东北:黑、吉、辽; 西北:陕、甘、宁、青、新; 西南:渝、川、滇、黔、藏; 还有:港、澳特别行政区和台(待统一)。 11、“中国民国临时政府”应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指的是1912年1月1 日成立于南京的革命政权。 后来,袁世凯窃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统治者虽然沿用中华民国的国号,但是中央政府却被称作北洋政府。 孙中山等革命派在反对北洋政府的斗争中成立了国民革命政府,也称国民政府。 此后,长期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中央行政机构,均称国民政府。 1949年起,台湾当局仍称国民政府。 [ 此留言被 admin 修改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