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smzwl | |
|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军队控制的地区主要是“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军队控制的地区称作“国统区”。后来,抗战胜利后的“解放区”也是指共产党军队控制的地区,“国统区”仍然指国民党军队控制的地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的由来: 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 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通常把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沦陷区开辟的敌后战场称作抗日根据地,把国民党控制的区域(主要以重庆为“陪都”的西南、华南等地区)称作“国统区”。到解放战争前夕,共产党军队按照《双十协定》撤出南方许多解放区(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而来),“国统区”才暂时扩大到内战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