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翻开九(下)历史新学案P51第11课,第三题(识图题)第(2)问:其中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 答:图例里的8个。 ·(第3课)“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特点是什么?对这一模式应如何正确评价? 答:(一)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 (1)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赶超战略。 (2)以高度国有化为基础,形成以行政手段为主来配置资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3)缺乏制约和监督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二)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地位: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斯大林模式比较成功的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中,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很好的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难度很多的课题。苏联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就跑完了资本主义花费了一百年的路程,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2)由于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抢在二战爆发之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保存了民族的生存,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3)总之,客观的说,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历史上,斯大林模式留下的不是失败的记录,而是成功的骄傲。尤其是当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面临完全危机的时候,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震惊了西方世界。二战后,它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恢复经济,初步建立社会化大工业的基础,也起到过积极示范作用,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三)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在经济方面,它长期只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使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持续的提高。 (2)在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体制,缺乏民主的监督机制,致使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被认为是体现党的领导的正常原则而被肯定下来。 (3)在思想文化方面,高度集中的文化管理体制导致学术民主的消失。 (4)在国际方面,针对帝国主义搞封锁、反对开放、主张封闭,提倡关起门来搞建设。 (5)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危害性还在于,斯大林将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模式绝对化和普遍化。 (四)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由于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际的特殊地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的人民民主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各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实践中,都不同程度的沿用了斯大林的理论和模式。当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袭来时,当时代主题由战争和革命向和平与发展逐渐过渡时,斯大林模式与生俱来的弊端便日趋显现出来。斯大林模式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是非得失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成为社会主义改革兴起的深沉原因。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回答:谈谈你对这段话的感想。 答:这段话出自保尔·柯察金之口,明确指出了乌克兰第一代共青团员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力量源于崇高的理想。 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如何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钢铁战士的过程。这激励着我们以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汇入到无限的崇高事业中去,从而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 ·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有哪些? 答:二战后,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曾经在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后来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 此留言被 admin 修改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