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苏联的回应,谈谈如何认识冷战局面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二战前,美苏处于对立的状态。二战中,共同消灭德意日法西斯的总目标,使两国结成盟友。战争结束后,原有的联合基础已经消失,暂时掩盖着的矛盾再次暴露出来,使相互关系日益紧张。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因素。前者如苏联欲在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美国则要极力稳定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后者如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苏联则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当美国在1949年组织“北约”以后,苏联也在1955年建立“华约”,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终于形成。 总之,“冷战”局面的形成,是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必然结局。 ·冷战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为称霸世界、遏制苏联而采取的一项政策。该政策推行了近半个世纪。对此政策的影响,有些学者认为,它一方面造成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对峙紧张局面;另一方面,由于美苏对峙、实力相当,又使战后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对此,应该如何看待此政策的影响呢? 答:美国的冷战政策的确有两面性影响,但是,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理由如下: (1)冷战期间置备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在危及人类的安全。 (2)冷战遗留的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尚未得到解决,地区或民族新冲突点又大量涌现。比如说,从苏联分裂出来的许多国家内部又相继出现独立运动或民族冲突,如车臣共和国要求脱离俄罗斯,克里米亚要求脱离乌克兰;又如科索沃境内的阿尔巴尼亚族要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等。此外,巴以和平进程步履艰难,伊拉克问题久拖不决,某些国家的宗教狂热势力、恐怖主义活动与反西方情绪势头不减。 (3)冷战思维还在支配某些政治家的实践。冷战的惯性似乎形成当今某些政治家的思维定势,他们或者坚持霸权主义立场,企图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构建一元化的国际新秩序;或者只看到国家间利益对立的一面,坚持封闭和僵硬对抗的政策。 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国际难题,需要运用极高的外交智慧去周旋和解决。 · 结合美苏争霸的过程,分析苏联是如何被争霸斗争弄得精疲力竭并走向解体的? 答:苏联为了与美国争霸,把国家力量消耗得太大。国民经济收入的绝大部分用来维持巨大军事力量、应付阿富汗战争、补贴东欧的经济负担、抑制东欧动乱所付出的代价、对第三世界的财政援助等等。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但是,这些只是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 其实苏联解体仅仅过去十余年,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解体事件未必已经完全尘埃落定。如果把它比作一杯水,那它仍是混沌不清的。许多史实尚未澄清,众多谜团有待解开。而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一事件,论者们的视野不仅应当更为开阔,而且必须不宥于论者本身对解体事件所持的立场——不论是对解体感到悲哀的还是对解体感到喜悦的。 我认为,苏联解体原因应该包括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改革及其路线、苏共党的思想理论和党的建设方面的错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矛盾和弊端、民族关系紧张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对外政策的错误与军备竞赛的负担等等。
[ 此留言被 admin 修改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