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是如何同国内外敌人作斗争的?(答案是:镇压反革命、追歼残敌、进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请问:如何理解“镇压反革命”和“追歼残敌”?答:我们所用的课本没有讲述这两个问题,答案超出新课标的要求了,我认为无须回答。你如果实在感兴趣,可以打开以下网页浏览 http://www.pep.com.cn/200406/ca502786.htm ·下列历史事件安事件顺序排列是 ①南昌起义 ②长征胜利 ③九一八事变 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答案是D,但我认为应该是C,哪个正确?) 答:因为①南昌起义是1927年, ②长征胜利是1936年10月),③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 ④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所以应该选C。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幕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英雄的头衔。”这说明: ①张学良有狭隘的爱国主义思想 ②张学良有保存东北实力的意图 ③张学良受到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 ④张学良对日军也有恐惧心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是A,为什么呢?请逐一解释) 答:祖国利益本应高于一切,他爱东北却超过了爱中国,说他“狭隘”不为过,可以选①; 因失去东北而感到“余心永远不安”,且不愿牺牲部属(指东北军其他将士)的生命,是有保存实力的意图,②也可以选。 他当年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自然受到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选③当无异议。 但是,爱东北胜于爱中国的张将军却下令撤退,“失去东北”,这能够说是不怕日军吗?所以④也不能不选。 综上所述,本题原答案有误,这是我个人的“第一感觉”。“第二感觉”是这种题目拿来考初中毕业生,有点“高指标”、“瞎指挥”的“左”倾味道,不会做的同学,不必因此而紧张。 [ 此留言被 admin 修改过 ]
|